突出“精”,以把握大势为切入点选题。从国之大者、县之实情出发,明确调研目标方向、任务内容,确保以调研落地落实推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紧跟中央部署。深入学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吃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并对全县机构改革进行研判。二是紧随县域重点。围绕全县十四五规划及全年重点目标任务,选取产业转型、工业园建设、人才队伍保障、流域综合治理、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等开展调研。三是紧扣民生热点。对接市民热线、信访等部门,梳理民之所盼,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热点,围绕优化学校布局、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等方面开展调研。
突出“准”,以把脉问诊为着力点破题。坚持问题导向,全方位“解剖麻雀”,确保摸准实情、找准“病根”。一是座谈交流找差距。组织发改、科技经信、住建、农业等11个县直部门就机构编制、体制机制运行等情况开展集中座谈,了解实情并听取工作建议。全覆盖式遍访7个乡镇,实地查看机构运行情况,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延伸派驻单位负责人、村(社区)书记座谈,倾听基层心声。结合座谈情况,全面摸清涉改部门、乡镇基本情况,做好改革方案储备工作。二是评估检查找差距。到县直部分单位开展蹲点式机构编制管理评估,以全面立体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评准机构编制使用效益。结合年度履职尽责考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到各单位查看机构运行、部门履责、人员配备情况。三是考察学习找差距。参加清华大学流域综合治理主题培训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确保把准流域综合治理的脉络、找准地方工作的长短板。一把手带队,多次到市级各部门、周边县市区开展考察学习,吸取先进经验,在见贤思齐中看清差距,抬高工作标杆。
突出“实”,以靶向施策为落脚点答题。坚持边调研边总结边提升,做到成熟一个落实一个,切实把调研中的问题转化为成效。一是优化机构设置。根据调研评估情况,拟定全县事业单位优化调整方案。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巡察工作,设立远安县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远安县巡察数据管理中心;围绕推进化工园区提档升级,整合远安万里化工园管理办公室、远安航天动力材料产业园管理办公室,组建远安化工园管理办公室;围绕精干高效、瘦身健身,整合职能相近或“小散弱”事业单位16家;围绕职责权重变化,调整事业单位规格12家。二是精准资源配置。打破“编制一核定终身”传统,推动编制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管”、“局部微调”转变。根据生源数与人口发展趋势,按照国家中小学师生比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核定教育系统编制数,为幼儿园增核事业编制51名,幼儿园、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优化学校布局,增设1所小学、2所幼儿园,持续推动教师队伍“县管校聘”,全力保障教育供给。根据机构编制管理评估情况,利用机构整合、撤销等契机收回编制260余名,为13家事业单位单位增核编制100余名。三是创新编制管理。创新用编形式,盘活编制存量,出台《远安县县直机关行政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试行)》,在县直机关行政编制总量内,统筹调剂一定数量的行政编制建立周转池,分配至急需用编单位周转使用,化解“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的结构性矛盾,更好服务保障大局。(远安县委编办易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