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区县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精神>区县动态

宜都市委编办下沉问需“三位一体”服务乡村振兴

2022-07-08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宜都市委编办立足机构编制职能,第一时间回应部门需求,主动上门服务,从“事前深入调研、事中优化服务、事后跟进问效”三方面,强化对乡村振兴培训学校登记设立工作指导,建强乡村振兴战略配套机构,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事前深入调研,坚持需求导向。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宜都市委编办深入基层一线和服务对象,开展对乡村振兴领域及部分乡镇的实地调研,着力全方位点燃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为乡村沃土培育出发展生机力量;全域统筹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加速”,推介乡村振兴示范经验,将乡村振兴“品牌”扩展至全域、蝶变成“标准”。宜都市委编办积极会同相关市直部门及乡镇领导班子研讨,建议登记设立宜都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以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教学专题,创造乡村品牌经济。

  二是事中优化服务,发扬“店小二”精神。宜都市委编办发挥协调服务优势,主动向相关部门解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指导宜都市乡村振兴局批准、宜都市五眼泉镇人民政府创办宜都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并综合运用告知承诺、全程网办等方法即时发放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从乡村振兴培训学校机构设置调研,请示领导批示,机构设置文件印发,负责人任命,到法人证书发放,全流程自3月14日启至3月28日止,仅用时11个工作日,跑出宜都乡村振兴“加速度”。

  三是事后跟进问效,加强指导提能。宜都市委编办严格落实机构编制专项报告制度,及“部门吹哨、编办报到”机制关于机构设置回访要求,实地调研培训学校,现场宣讲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法规,指导学校按条例规范运行。自登记以来,培训学校利用“两溪两桥”、胡敌烈士纪念馆、杨守敬书院、弭水桥“磁铁支部”等学习基地,用好红色和绿色资源,探索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已接待学习团队1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