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硬任务,2020年是攻坚年也是决胜年。襄阳市市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共有61家,县(市、区)合计160家。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事改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善于作为,强力推进改革,市直46家、县(市、区)119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或撤销。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牢改革方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市委书记李乐成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年初复工不久,市事改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会议,会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7月1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郄英才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市事改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撤销两种改革路径,决定对没有资产或资产不足以覆盖改革成本的,按照“保基本、保民生”的原则,重点解决干部职工的实际困难,体现党委、政府关怀。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为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研究改革配套政策,稳妥推进改革。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倾听涉改干部职工诉求,对改革中遇到的待遇核定、社保衔接、资产评估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汇总梳理,根据部门工作职责,由机构编制、人社、财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明确了政策口径。市事改工作专班与涉改单位的19家主管部门逐一对接,多次召开业务培训暨工作督办会议,现场为各部门答疑解惑,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消除了政策障碍。
三、密切沟通配合,形成改革合力。为掌握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情况,提前测算改革成本,确定改革路径,牵头对涉改单位人数、社会保险缴纳、资金资产以及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摸底,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涉改单位主管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及时组建改革工作专班,做细做实职工思想工作,全面宣传改革政策,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涉及职工安置等重大事项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不断细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各职能部门密切沟通配合,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对提交的改革方案进行审核,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四、加大督办力度,如期完成改革任务。建立定期通报制度,每月汇总情况并制发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对工作滞后的单位,及时进行督办提醒。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涉改单位主管部门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市、区)对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现场督办,对各县(市、区)涉改经营类事业单位逐家进行分析研究,现场提出改革意见建议,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