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执法资源整合,有效解决基层执法“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水平,根据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江岸区大智街道紧紧围绕“靶向发力”,加快搭建“四梁八柱”,紧密推动“同频共振”,积极推进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建设。
一、聚焦改革任务,积极推动执法力量下沉
一是科学谋划,确保工作落实。街道工委高度重视,先后研究相关议题10余次,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路径,分解工作任务,确定时间节点,确保执法力量下沉工作有条不紊,按时完成。二是主动对接,搞好交接工作。积极与城管、市场监管、司法等职能部门取得联系,厘清人员编制、人事档案、工作经费、固定资产等交接事项,明确相关交接手续,确保各项移交清晰明了,准确无误。三是明确标准,搞好顶层设计。通过确定综合执法中心“五个一”建设目标(即一个会议管统筹,一套清单管职责,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案件,一套制度管监督),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事后被动执法向前端管理服务转变,从集中整治执法向日常监管治理转变,从执法各自为政向执法最大效力转变),确保下沉工作落地见效。
二、聚焦规范运行,强力推进正规化建设
一是制定制度,实现机制管总。综合执法中心先后完善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执法目录制等8项根本制度和重大活动分级环境保障、突发情况应急处置等6项补充制度,构建起脉络清晰、规范高效的执法队伍管理体系。二是全员参与,实现快速融入。在综合执法中心设立党小组,要求全部人员参加街道政务值班,科级领导干部参加街道月度大办公会,组织进行对街道相关制度的培训学习,第一时间启动下沉力量调级工作,努力营造“一家人”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加大投入,实现保障兜底。加强办公场所正规化建设,筹措资金70余万元、租用560平方米办公用房推进综合执法中心集中办公,执法装备、办公设备配比提升到100%,落实下沉力量日常就餐、文体活动等后勤保障。
三、聚焦现实要求,狠抓执法队伍能力提升
一是深入研学,提高业务素质。开办10期“综合执法工作大讲堂”,广泛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同行上台授课,讲解理论,传授经验,介绍案例,解答困惑;每星期组织“头脑风暴”,通过对典型违法行为进行全域、全链条、全方位细致梳理,实现共同提高。二是拓宽渠道,提高工作能力。除12345市长热线、城市留言板、城管监督平台等现有平台外,推动综合执法服务进小区、进单位、进企业。每周安排两个半天时间下沉,公布包保队员联系方式,通过倾听呼声,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三是狠抓作风,提高工作成效。改革年底考核方式,将评价话语权交给商户或群众代表,评判是否是热心接事、扎实办事、解了难事,围绕评价结果,奖优罚劣。持续加强作风巡查,积极开展“庸懒散漫乱浮”六项治理,为综合执法工作保驾护航。
四、聚焦中心工作,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一是提前部署,下好执法“先手棋”。逢重大节日和活动,事前调度各个执法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实现从处置问题向发现问题延伸,将许多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成立综合执法中心以来,接到的投诉少了,群众满意率升了,辖区人气火了,商户业绩增了。二是综合整治,呵护经济“增长点”。按照大力发展“夜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部署,围绕占道经营、食品安全、消防隐患、油烟扰民等方面的投诉,持续实施综合执法,实现了让慕名前来的游客吃得放心、行得舒心、购得称心、玩得开心。三是专项治理,大力解决“老大难”。围绕重点领域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先后开展了废品回收站专项综合整治、小餐饮规范管理专项整治、不合格灶具专项整治等综合执法活动50余次,整改问题400余个,辖区环境实现提档升级。
目前大智街道综合执法中心政令畅通,调度有力,运转良好,有效促进了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属地综合,取得了综合执法的最大公约数。2020年大智街道夺得6面全市城市综合管理红旗,被评为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十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