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自身建设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自身建设

增强“三个意识”平稳推进党政机构改革

2019-04-17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今年以来,随州市在省委、省委编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机构改革有关精神,紧密联系随州实际,坚持精准施策、刚性约束,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机构改革,目前已顺利完成部门领导班子配备、机构挂牌、人员转隶和集中办公,如期举行 “三定”规定的集中培训,进入“三定”备案审查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一、坚持大员上阵,增强全局意识。市委把机构改革作为今年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一是精心抓统筹谋划。市委坚定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先后召开4次常委会、2次编委会专题研究机构改革工作,及时研究分析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困难问题,做到政策提前掌握、思路提前厘清、办法提前制定、问题提前解决,及时下发《随州市市级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市级机构改革人员转隶等工作的通知》、《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市级部门“三定”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二是精准抓思想工作。市委主要领导陈瑞峰同志以上率下、靠前指挥,提出“在机构改革问题上随时可召开常委会或者编委会研究具体工作”。在部门班子配备阶段,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与谈心谈话近百人次;在确定机构编制调整阶段,组织部长于相关单位谈心谈话10余次,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消除疑虑、统一思想,全市未出现一起因改革造成思想不稳定的情况,确保了机构改革的顺畅推进。三是精细抓整体联动。市委按照机构改革的职责分工,成立12个工作组,细化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协调解决机构改革组织实施的相关工作,为纪律保障、人员转隶、用房保障、档案移交、安全稳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坚持系统思维,增强科学意识。市委在改革中注重整体布局、系统集成和协调推进,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举措创新上重视加强系统集成,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协同并进、相得益彰。一是打破编制资源部门所有的模式。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紧盯改革目标任务,打破编制资源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模式,加大部门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全面完成了“二合一”精简编制20%、“三合一”精简35%的政策要求,其中市场监督管理局精简编制达到54%,市直统筹调剂使用行政编制119名,党政机构实现了优化协同高效的目标。二是打破“小部门大服务”的固有模式。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紧盯单位的职能职责,为5家10人以下的单位增核了编制,新组建单位核定编制都在10名以上,保证了党政机构编制总量都在10名以上,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创造了条件。三是打破干部长期流不动的怪圈。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划转行政编制383名、事业编制74名,目前完成转隶工作人员432人,盘活了市直机关干部队伍。 

  坚持开门改革,增强民主意识。把提升干部群众获得感作为第一取向,从机关、部门最关心的事出发,找准背后的体制机制症结,力求通过体制调整、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解决好改善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一是开门抓改革。市委编办按照“开门搞服务、开门听意见”的工作导向,在改革调研的过程中,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与服务对象“面对面”、“心贴心”,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活力。二是关门抓研判。市委编办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对机构编制调整进行专题研判,提出的编制资源向民生保障、改革攻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倾斜的方案得到市委、市委编委的认可,解决了一批过去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三是请进门抓沟通。市委编办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主要负责同志在《机构改革编制调整核定方案》、《部分单位人员转隶方案》通过后,分批次分类别,采取集中通报、个别通报的方式,同涉改单位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保证了机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