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县市区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精神>县市区动态

竹山县委编办“四个聚焦”推动下基层实践活动提质增效

2022-09-15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自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竹山县委编办坚持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展实践活动同推动基层治理、为企业和群众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以及共同缔造活动相结合、同推进,以务实举措将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理念落到实处。

一、聚焦初心使命,推动“下”的力量沉入基层。按照应下尽下、能下尽下的原则,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谁下去”、“下到哪”、“怎么下”,分区域、职责将机关15名党员干部划分为3个乡村振兴联系村走访小组、2个创文包保小区走访小组和1个“双千”企业走访小组,做到人员、地域、领域、责任全覆盖。由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各走访小组通过“问、访、查、梳、研”等方式,沉浸到基层一线,结合“三认”活动分别走访了包保村农户82户、包保小区居民68户和包联企业2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企业诉求,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征求群众对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共同缔造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对问题建议实时登记整理台账,实行日汇总、周推进、月考核,全程督办、限期解决。定期开展群众回访,注重群众反馈和评价,让所办的事情与群众的期待“合拍”,用党员干部“沉下去”换来群众幸福感“升起来”。

二、聚焦民心民意,推动“察”的情况全面精准。充分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紧盯“三类对象”、“三留守人员”、邻里家庭矛盾户、五保低保户、高龄老人、身体残疾、精神障碍等特殊群体,重点围绕民生需求、安全生产、信访维稳、企业发展等内容,深挖群众和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把基层和群众最期待的事情摸清,把企业最急需的服务摸准,定期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研究确定服务群众的任务清单,跟踪形成任务落实的效果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目前,共收集到包保村关于安装路灯、路面维修、危房改造等方面问题13个,社区居民关于屋顶漏水、加装电梯、噪音扰民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线索9个,企业生产、营收、融资、办证、用工等方面的问题5个,意见建议20余条,排查安全隐患7处,形成精准全面的“三单一表”。

三、聚焦优化环境,推动“解”的措施及时有效。立足机构编制主责主业,全面落实省委编办《关于全省机构编制部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要求,强化机构精简、编制回收力度,聚焦发改、科技经信、市场监管、教育、卫生等部门编制资源配备,出台《事业编制周转和调剂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核准20名事业编制计划用于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推动编制资源优先保障经济发展、民生等领域。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明确职能职责,充分保障人员编制数量,为服务市场主体、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承接省政府下放管理权限事项115项。在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县级统筹要素的能力上,进一步扩大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权、降低了行政成本,增强了发展动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聚焦共同缔造,推动“暖”的成效温馨实惠。注重将实践活动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以心相交,以情共暖。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值守等志愿服务130余次,为民办实事26件,重点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屋顶漏水和加装共享电梯等难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顺应群众期盼,协调有关部门为包保村安装路灯58盏,沥青黑化公共活动场地400平方米,危房改造5间,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助推村集体产业发展,得到群众纷纷点赞。强化“店小二”意识,深入“双千”企业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帮扶活动,宣传新《安全生产法》、《优化营商环境25条》等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以及减税降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各类纾困惠企政策,与企业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包联企业诉求有道、解决有效,通过寻求政策支持,协调减免2家企业相关费用4.5万元,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忧纾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真正实现实践活动有血有肉、接地气、有温度。(沈明地 陈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