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上10点,先后接到纪检组周波组长和茅箭区疾控中心电话通知,我被确定为次密接人员(8月10日下午陪同纪检组在市人社局调研时接触密接者),需向社区报备并落实隔离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向社区网格员报备后,答复我先实行居家隔离3天。当晚,我将情况通过电话向办领导(杨文学主任)进行了汇报,杨主任告知我严格按社区和纪检组要求做好居家隔离。就这样,我开启了自己长达10余天的居家隔离生活。
感 受
我这个近年一直在一线忙碌的人,却在疫情突袭的此刻实实在在成了封控对象。最初的两天,看着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管控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小区管控的升级(实行足不出户管理,每日入户核酸采样),工作、生活突然按下暂停键让我一度产生了焦虑情绪,又是杨主任一言点醒了我;“珍惜休息机会,静心读几本书”。是啊,我该做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珍惜当下,认真生活,这才是居家隔离最好的姿态。
10余天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变身久违的大厨,每每就地取材,为家人“创作”暖心又暖胃的美食,领悟到了平淡无奇的一日三餐、家人的平安健康才是生活的本真;用心陪伴孩子,陪他一起练字、下棋,教会了他洗碗、拖地、叠被子简单家务,弥补缺失的亲子时光;保持良好的作息,每天坚持早睡早起,空闲的时间里尽可能放下手机,专心读书,在书中寻求心里的宁静,缓解居家过程中的枯燥心情。
感 动
爱人在防疫一线工作,从8月10日早上至今一直未能归家,偶尔的通话中,他告知我一线工作人员基本都在超负荷工作,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我自己也能想到:每天入户采集核酸的“大白们”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必定是湿透的衣衫,护目镜下必定是深深的勒痕,橡胶手套里必定是捂得发白发皱的双手;24小时包保小区楼栋的志愿者们,三餐吃的是盒饭甚至泡面,晚上12点万家灯火熄灭后,才能在过道里的折叠床上忍受着闷热入睡;每天都有因为天气炎热、工作强度高,中暑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运送物资的志愿者们……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我们每一个居家幸福和安定的瞬间,都来自于全市上下织密的防控大网,来自于无数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
居家这10余天里,每每看到工作群中,昔日的战友们--花果街道机关和村社区干部夜以继日奋战在工作岗位,编办的同事们纷纷投身到包联东风大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每一个清晨、高温、深夜,忙碌疲惫地坚守在一线,而我在这个时刻,却没能在他们身边并肩战斗,情绪也时常被内疚所充斥。
感 悟
每一次疫情防控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20年初历时3个月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全程参与了张湾区花果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亲身经历了抗疫之初街道社区的忙乱,居民群众的恐慌,应急响应的迟缓、服务保障的缺漏等诸多问题;本次10余天的防疫大战中,我虽居家却依然能感受到巨大转变:社区运转繁忙有序,群众配合信赖、应急响应快速有效,服务保障贴心全面。通过学习拜读编办同事们全方位多角度的战疫工作风采展示,个人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是从平时服务到战时应急,包联下沉为基层添动力增信心。基层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今年以来,市委编办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平时服务制度,党建专员、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包联社区开展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下基层实践活动等,通过走进小区、融入群众,熟悉环境,了解居民户数人数、人员流动、结构比例等情况,做到日常对社区社情民意了然于胸,为有条不紊、精准从容启动“战时”应急状态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本次疫情大战时,市委编办闻令而动,快速响应,全员下沉,树立“一盘棋”思想,指导协助社区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将下沉干部、社区、志愿者、群众等各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强化协作配合,完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战时工作机制,大大增强了社区防疫能力和信心。
二是疫情一线是检验、锤炼、展示党员干部作风能力风采的“练兵场”。这次疫情大考中,编办党员干部展示了讲大局、讲团结、讲担当、讲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顽强拼搏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重要工作任务。在出“劳”力的同时,编办通讯员们出“脑”力撰写近40篇“战疫故事”,从领导班子“冲在前”,到社区书记“不放心”,从军转干部“让我来”,到娘子军们“能坚持”,一篇篇文稿,既展示了风采,更激发了斗志,凝聚了力量,谱写出了全员抗疫最强音。
三是自身要对标先进榜样,找差距补不足,见贤思齐。居家隔离的日子,给我的回味是无穷的、影响是绵长的。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时刻对标身边先进榜样,发扬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找差距补不足,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习惯,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落实能力,进一步融入编办大家庭,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编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