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区县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重要精神>区县动态

沙市区委编办“三个三”助推 湖北省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4.0平台建设

2023-06-14 来源:阅读: 字体:默认超大

沙市区委编办着力推进“数字编办、智慧编制”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湖北省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4.0平台培训,启动平台应用,优化“网上办”流程,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部门少跑腿”的目标,取得初步成效。

一、完善三个环节,培训赋能强骨干

为确保沙市区各单位及时、高效、准确应用升级后的4.0平台,沙市区委编办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做好平台设置并组织开展培训。

一是科学设置业务流程。对机构编制部门各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扩大网上办理业务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最大范围提供“不见面”“零跑腿”服务;对部门单位分别设置用户账号,赋予相应权限;对编办科室、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分别设置个人账号,赋予不同角色,管理员账号不办理业务,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批体系。 

二是强化提升技术保障。积极与沙市区政数局、沙市区行管局协调,专门为4.0平台培训加装无线路由器,确保每台参训的电脑都能及时访问网络进行操作。采取在培训现场发放UK密钥,签订保密协议的方式,强化了4.0平台登录可操作性,提升了4.0平台保密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精心组织人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安排股室人员对培训对象登录、操作情况进行一对一考查,力保参训人员都能熟练登录,对应操作。针对区教育局等二级单位较多、工作量较大的情况,采取一对一培训的方式,现场指导解决难题。同步建立业务工作群,辅导各单位参训人员熟练掌握平台操作与应用,共培训业务骨干200人次,接受咨询150多人次,解决部门单位疑难问题120多个。

二、注重三个关键,压实数据出实招

沙市区委编办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新模式,着力强化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机构编制业务水平。

一是注重规范,抓好数据更新。统一数据录入标准,补充细化统计指标,强化日常校验,细化每个统计指标的规范性。同时坚持“一变动,一调整”的原则,在培训后要求各单位对人员参加工作时间、学历、照片、籍贯、身份等基础进行核对更新,新平台运行后共修改更新数据194条,实现了机构人员信息实时调整,确保平台数据的精准性。                   

二是注重联动,抓实数据质量。深入推进机构信息、人员信息等基础数据比对完善工作,加强了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间的对接联动,规范了“网上办”流程,健全了全区机构编制工作全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数据实时沟通、共享联动,有效促进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是注重分析,抓活数据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在机构编制查询、分类统计、比较分析、结构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将大数据资源充分融合,切实发挥信息数据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参谋作用,为用编进人计划等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进一步用“活”机构编制资源。

 三、实现三个转变,巩固成果见质效

沙市区委编办积极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多次跑腿向一次办好转变。用平台制式的机构编制台账业务回单取代传统的手工单据,实现用编核准、人员上下编、人员信息修改等传统业务“不见面”审批的线上办理。同步出台《沙市区机构编制业务网上办理程序》,截至目前,全区网上办结机构编制业务5068笔,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部门少跑腿”。  

二是实现粗略统计向精准分析转变。利用大数据平台信息查询和数据导出等功能,建立党政机构目录、事业单位目录、职数台账、空编台账、用编进人计划表等分类台账。同时运用大数据平台对基本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计算各部门各单位空编比例、人员年龄结构、性别比、学历分布等数据,随时生成图表和分析报告,作为机构编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是实现扁平监测向立体联动转变。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强化对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监督,发挥大数据平台数据准确、信息全面、共享便捷、督办及时等优势,完善立体化、全方位、联动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强化监督合力。

(沙市区委编办  吴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