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编办找准工作定位,围绕使命目标,着力构建适应黄冈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机构职能体系,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取得明显成效。
一、坚持政治导向“找定位”。牢固树立党委编办角色定位,建立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党对设在有关部门的党委议事协调机构与所在部门职责关系的研究,明确党委职能部门使用政府机构牌子、履行行政职能的工作规则,规范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归口领导管理具体办法,落实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政府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国防动员体制改革等相关工作任务。
二、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完善公共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细化完善重点领域责任链条。全面评估机构运行情况,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应急管理等职能,加大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力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三、坚持基层导向“夯基础”。突出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优化乡镇(街道)党政机构设置,理顺乡镇(街道)与派驻机构的关系。深入推进小池、梅川、蕲州三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设乡镇(街道)党政综合(便民)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权责一致”原则,探索推动以县域为整体、各类编制资源统筹使用、工作统一管理。探索党组织书记进入事业编制、享受事业编制待遇等问题。
四、坚持目标导向“强体系”。对市林业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统筹协调,理顺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责任链条分界点、衔接点,促进部门间和部门内部发生“化学反应”。开展部门“三定”规定落实情况、改革后部门履职运行情况的调研评估,研究解决部门运行中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经营性事业单位,找准痛点堵点,压实责任,倒排工期,集中攻关。
五、坚持法治导向“活资源”。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加大挖潜和统筹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关键领域、重点部门、专业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不见面”审批,推进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建设。理顺市区事权关系,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剂使用编制的办法,实现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胡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