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市编办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为全市“一改两化”的推进实施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做好行政审批权限的接放。结合国务院、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具体情况,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限承接和下放,取消和下放一批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对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行使情况开展调研。
2、做实向沿江滨湖新区放权。按照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十三条政策,继续带头探索向沿江滨湖新区下放审批权限,重点下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审批权限,督查新区承接审批权限的贯彻执行情况,全面激发新区市场活力。
3、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结合行政审批权限的清理和权力清单的建立,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规范,该取消的一律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全面废止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彻底取消该类别。
4、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权力清单,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同步建立部门责任清单制度。
5、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监管清单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管,由事前监管向以执法查处为主的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二、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6、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对需整合的机构完成人员编制及职能融合,对其他涉改革机构做好更名、重新明确其机构性质等工作,确保3月底完成。加强对区级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协调,确保区级政府机构改革6月底基本完成。
三、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7、推进行政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统筹研究行政类事业单位涉及的职能调整、机构整合、人员编制等改革办法,推进市区两级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指导行业主管部门推进本行业所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指导区编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
8、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规范公益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重点做好职责任务、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规范工作。
四、规范和促进市场中介机构发展
9、推进中介机构规范和发展。对市场中介机构进行清理规范,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制定中介机构行为规范和准则,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引导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10、启动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在招投标管理、城乡建设、农林水利水产、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实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积极争取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
11、推进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总结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继续做好管理体制调整和审批权限下放,督促区、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发挥好经济发达镇在乡镇管理体制创新的示范带头作用。
12、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管理。整合土地、房屋、林地登记职责,成立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负责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13、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参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一个部门负责监管全市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范围和用途,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所有人的权益。
14、配合落实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体制调整工作。按照全省司法体制改革的有关部署,着力理顺法院、检察院体制,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15、配合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相关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市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在编制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力量,做好纪委内设机构改革。
16、深化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会同卫计部门总结推广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的工作经验,继续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员备案制管理,完善配套措施。
六、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
17、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研究制定控编减编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规范用编计划管理,统筹协调用编计划审核,优化结构,合理调控机构编制资源,确保编内人员“只减不增”目标。
18、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纳入审计工作内容,探索机构编制管理内容纳入巡视检查范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超职数配备干部、“吃空饷”等问题的治理工作。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网上信访和“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督办和调查核实,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典型案件的查处力度。
19、创新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改革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改事业单位年检为年度报告公示,改革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登记制度。事业单位设立、变更登记时,取消开办资金验资,执行确认登记制度。
20、加快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强化机构编制政务平台运用,完善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继续深化实名制管理制度,启动我市党政机关网站统一挂标和加大中文域名注册和续费工作实行机构编制统计由年报转为月报。
七、推进部门自身规范与发展
21、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准确领会中央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深刻把握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重要论断,深化对改革、法治的认识和实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22、强化政治纪律。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将政治纪律意识渗透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立足部门自身公务员管理职能,坚持从严要求,切实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坚持从严治党、从严管干部,引导干部顾大局、讲党性,在生活小节、平常小事上守规矩,讲原则。
23、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统筹推进“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从学习教育、自查自纠、党性分析、专项整治等关键环节入手,切实解决干部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部创业、管党治党、管理干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把严的意识、严的规定、严的风气树起来,使“三严三实”要求落到实处。
24、加大实绩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四考积分制”考核制度,推进实绩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化。
25、改进机关管理与服务。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执行有力的督查机制。做好机关党建、文明创建、综合治理、干部人事、机要保密、档案管理、财务后勤等工作,严控“三公”经费等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
26、加强作风建设。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继续强化作风,继续抓好“四风”整改措施的工作落实,认真抓好问题整改销号工作,以“三万活动”为载体,推动干部主动服务基层。加强廉政教育,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查找并及时防控廉政风险点,彻底消除廉政隐患,打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建设规范型机关。